桌面型X射線檢測儀是一種緊湊型、高精度的無損檢測設備,專為實驗室及工業現場設計,通過X射線穿透技術實現材料內部結構的可視化分析。其核心優勢在于體積小巧、操作便捷、功能多樣,可廣泛應用于電子元器件、玻璃陶瓷、金屬材料、生物樣本等領域的缺陷檢測與質量控制。
該設備基于X射線的穿透性與物質吸收差異,通過高壓發生器激發X射線管(如鎢靶),產生高能X射線束穿透被測物體。內部缺陷(如氣孔、裂紋、異物)或結構差異會導致X射線衰減程度不同,探測器(如平板探測器或CCD)將透射后的射線轉換為電信號,經軟件處理生成灰度圖像。
桌面型X射線檢測儀的操作步驟如下:
1、環境準備與安全防護
將設備放置在干燥、穩定的環境中,遠離強電磁干擾源,確保通風良好。
實驗室溫度建議控制在20-25℃,相對濕度低于60%。
操作人員需接受輻射安全培訓,穿戴鉛防護服、鉛眼鏡、防護手套等裝備,并在設備周圍設置警示標識。
2、設備檢查與預熱
開機前檢查設備外觀是否完好,各部件連接是否緊密,確認電源線無破損。
開啟電源后,設備需預熱15-30分鐘(具體時間參考說明書),待系統穩定后再進行后續操作。
預熱期間不可操作按鈕或開門,避免損壞設備。
3、樣品準備與放置
根據樣品類型(固體、粉末、液體)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:
固體樣品:確保表面平整光滑,必要時用無塵布擦拭去除灰塵或油脂。
粉末樣品:壓制為片狀或裝入專用樣品杯,防止散落。
液體樣品:裝入防泄漏容器,避免溢出。
將樣品放置在檢測臺上,調整位置使待測區域對準檢測窗口中心,確保樣品穩定無晃動。
4、參數設置與校準
通過控制面板或軟件設置檢測參數,包括X射線能量(通常40-90kV)、電流(0.08-0.15mA)、檢測角度、掃描速度等。
根據分析元素選擇標準樣品進行校準,校準過程需嚴格按照說明書執行,確保數據準確性。
部分設備支持自動校準功能,可簡化操作流程。
5、啟動檢測與圖像采集
關閉檢測艙門,確認安全聯鎖裝置已激活(如鉛門關閉指示燈亮起)。
啟動X射線源,通過軟件控制檢測探頭移動至目標位置,開始掃描。
實時觀察顯示屏上的圖像或數據,根據需要調整樣品位置或檢測參數(如旋轉樣品臺、調整C型臂角度)。
6、數據分析與結果解讀
檢測完成后,軟件自動生成分析報告,顯示元素含量百分比、缺陷位置等信息。
由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或專業人員審核數據,識別潛在缺陷(如裂紋、氣孔)或異常值,并評估其重要性。
對復雜圖像可結合多種測量工具(如氣泡檢測、CNC自動檢測)進行輔助分析。
7、設備關閉與維護
檢測結束后,先關閉X射線源,待系統冷卻(約10-20分鐘)后再關閉電源。
清理樣品殘留物,用軟布擦拭檢測臺和艙圈,保持設備內部清潔。
定期檢查設備部件(如射線管、電纜、硅脂)狀態,按說明書要求更換耗材或進行維護保養。
記錄檢測參數、樣品信息和結果,存檔備查。